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社会科学报/2025 年/2 月/27 日/第 001 版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势在必行
本报记者 田川
近期,西藏定日发生 6.8 级地震,四川宜宾发生山体滑坡,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力指导协助救灾各项工作。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 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
202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 (下称《意见》)强调,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至关重要。2 月 18 日至 19 日,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 2025 年要继续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范建设基层应急救援力量。
发展: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伴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后工业化的发展,风险社会图景进一步显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各类巨灾风险不断升级。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地域分布广泛,与事故灾难风险叠加耦合,安全风险的综合性、复杂性不断提高,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业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筑牢公共安全屏障的必然选择。
“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基层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前沿阵地和“ 神经末梢”,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石。“ 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线,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对于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评估部主任吴玮认为,必须强化基层的应急基础和力量,这样才能确保在灾害初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X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我国目前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乡、村五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共有 100 多万人,全国乡镇以上灾害信息员年均统计报送数十万条灾情信息,充分发挥第一现场“ 哨兵” 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风险隐患日益增多,对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特别是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坚持科技兴安,实施“ 智慧应急” 战略,大力推进高危行业“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坚持人才强安,实施“ 应急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应急管理部副部长王道席谈到: “ 我们积极支持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将资源和力量向基层倾斜,既为基层减负,又为基层赋能。 ” 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