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岛日报/2022 年/4 月/25 日/第 002 版要闻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二○ 二二年四月十六日在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 段连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
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检察工作在职能系统性重构、格局重塑性变
革中奋楫前行,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忠诚履职、务实进取,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主动融入重大战略实施,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决策部署,出台服务意见 56 个,细化措施 768 项。严惩欺行霸市、强揽工程等扰乱生产经营秩序犯罪 232 人,深入 258 家企业、83 个在建项目开展法律服务。严惩金融诈骗、非法集资、洗钱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 2286 人,配合追赃挽损 26.5 亿元。牵头建立胶东五市检察机关一体化协作机制,联合潍坊、威海检察机关办理墨水河治理、增殖放流修复海洋生态等案件。积极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依法惩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涉疫情犯罪 109 人,助力依法战疫。
聚力保障创新驱动发展。严惩侵犯商标权、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 769 人,依法审慎办理科研领域技术人员案件 21 件。探索建立涉知识产权行政违法、刑事追诉、民事追责“ 一案三查”模式,办理相关案件 525 件。准确把握涉外经贸犯罪新趋势,依法惩治骗取出口退税、逃汇骗汇、走私等犯罪 1804 人,促进规范进出口行为,保障外贸产业健康发展。
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服务民营经济“ 11 条办法” 被纳入全市“ 双招双引” 配套措施,与市民营经济局、工商联建立协作机制,常态化联系商会和行业协会 160 家。严厉打击侵犯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犯罪 1722 人,督促清理涉企刑事“ 挂案” 76 件,纠正涉企刑事立案和民事行政裁判、执行不当 143 件。创新民营企业涉税案件“ 补缴追缴税款、认罪认罚从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 机制,既挽回税款损失 8700 万元,又避免 147 家企业因案关停、2887名员工因案失业,入选国家发改委“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
合力推进反腐败斗争。协同完善监检衔接配合机制,受理监委移送职务犯罪 301 件,已起诉
277 件,其中原省部级干部 3 人、厅局级干部 22 人、县处级干部 33 人。与市监委、法院密切配合,全国首次向境外申请诉前保全,对潜逃境外已死亡的贪污犯罪嫌疑人张正欣,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依法行使侦查权,立查司法人员涉嫌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犯罪 13 人,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力。
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建设。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依法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职能,批捕各类刑事犯罪 22705 人、起诉54191 人。坚定维护群众安全感,严惩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 1114 人,办理盗窃、危险驾驶等多发性犯罪 29285 人。认真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真诚认罪悔罪的,依法从宽处理 33838 人,量刑建议采纳率达到 99.2%,一审服判率超过 98.5%。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批捕涉黑涉恶犯罪 418 人、起诉 994 人,严惩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犯罪团伙 84 个。市检察院对涉黑恶案件统一审查把关,依法监督立
第 1 页 共 3 页
案和追捕追诉 126 人,改变定性 184 人。发现并移送涉黑恶及“ 保护伞” 线索 639 条,配合公安、法院依法处置涉黑恶财产 12.5 亿元。推动行业清源,针对市场监管、基层建设等发出检察建议
378 件,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土壤。市检察院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和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
助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以检察办案促进社会治理,积极参与“ 断卡” 专项行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泄露个人信息等犯罪 1270 人,守护清朗网络空间。以典型案例引领社会治理,依法准确认定 21 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捍卫“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法治精神。以检察建议推动社会治理,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 6649 件,当好法治参谋。以检察普法助推社会治理,围绕反诈防骗、毒品预防等,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学校开展法治宣传 1420 场次、受众 111万余人次,让尊崇法治成为自觉。
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用心用情解民忧办实事。
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关注群众“ 头顶”“ 脚底”“ 舌尖” 安全,严惩高空抛物、窨井伤人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犯罪 604 件,协助取缔违法业户 136 家。推进改善人居环境,针对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发出检察建议 238 件,督促拆除违建 24 万平方米,清理废物 57 万吨。用“ 检察蓝” 守护“ 生态绿”,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 958 人,办理环保公益案件 469 件,督促修复耕地、林地、湿地和山体 1890 亩,关停污染企业 29 家,追缴生态修复费用 5592 万元。
关爱特殊群体。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 零容忍”, 从严惩处 1252 人。 对未成年被害人撑起 “ 保护伞”,综合施策,帮扶救助 811 人。对未成年人犯罪“ 最大化保护”,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教育矫治 717 人,30 人考入大学,市检察院被最高检评为全国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示范单位。选派 161 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 363 场次,全市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下降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