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5 年/1 月/2 日/第 005 版平安中国专刊
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科技引擎” 正轰鸣
本报记者 董凡超 本报见习记者 马子煜
“ 科幻走近现实”“ 灵活的胖子太强了” 前不久,一段浙江温州特警与“ 大黑球” 一同在闹市区巡逻的视频一经发布就获得了网友们的关注和赞叹。
视频中的“ 大黑球” 是由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设计的球形机器人。据悉,重达
125 公斤的“ 大黑球” 运动速度最高可达时速 35 公里,加速时间仅需约 2.5 秒,可连续工作 10小时或行驶 120 公里。除了能够跟随特警完成巡逻任务外,它还能适应野外、滩涂、沙漠等复杂的地形地貌,能执行追踪、格斗、抓捕等警务任务。
为了实现在城市内精准防控、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温州市鹿城区警方在辖区打造了“ 空地一体、快反前哨、全域智控” 的智慧巡控系统,做到秒级响应突发警情。
现代科技是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利器。
近年来,各地政法机关坚持把政法智能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拥抱现代科技,不断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政法工作实践创新融合,助推政法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向智能要效率
指尖轻敲键盘,在模型系统中输入案件信息,设置数据比对范围,鼠标左键单击“ 确定”,几秒钟后比对结果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走进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数字检察部” 目睹的检察官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梳理案件信息的场景。
“ 过去没有大数据模型,案件信息靠人力摘录、比对,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白春林用“ 从抽丝剥茧到一键生成” 概括了案件线索收集归纳的今昔对比。
类似的变化,也显现在黑龙江省虎林市公安局创新打造的“ 警务数据流转平台” 应用中。
“ 铃铃铃⋯⋯” 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响起,指挥席电脑上的“ 警务数据流转平台” 显示一条弹窗:曙光派出所正在办理某案件,需要市局提供侦查支持。数据实战中心民警迅速研判,指令有关勤务部门配合开展工作。5 分钟内,涉案重要信息通过系统回传至曙光派出所。2 小时后,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这是虎林市公安局发挥数据优势、提升侦查办案效率的一个缩影。
察势者智, 驭势者赢。 向科技要生产力, 向智能要效率, 各地政法机关坚持深入挖掘科技 “ 富
矿”,促进办案质效双提升。
行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八尺江新兰村段饮用水源保护区,只见江面碧波荡漾,
两岸树木苍翠,一幅“ 河畅、水清、岸绿” 的美景呈现眼前。
而在过去,这片水域因生活和养殖污水偷排直排、违法畜禽养殖、河道垃圾污染等原因,水
质恶化严重,居民饮水、灌溉都成问题。
转变,源于卫星遥感技术在检察办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