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遵义日报/2022 年/8 月/15 日/第 006 版专题
遵义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调研报告
遵义市政协
编者按: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印发的《遵义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行动方案》 ,今年 4 月以来,遵义市政协采取市县联动、内外结合的方式,组织 6 个专题调研组和 15 个县级政协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网络调查、外出考察和邀请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咨询论证等方式,就我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详尽调研报告。
市政协于 8 月 12 日举行市长与市政协委员座谈会,政协委员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围绕进一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主题,多层次多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切实履行ZZ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一、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现实意义
(一)国家战略的要求
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把带动黔北地区发展列入纲要要求。新国发 2 号文件明确要求贵州要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合作。7 月 4 日-5 日,省委书记谌贻琴同志在遵调研时明确指示我市“ 要融入成渝、联动贵阳⋯⋯在对接成渝、服务成渝中壮大自己。”
(二)自我发展的机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后,国家确认的第四大经济圈,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近 7.4 万亿元。对遵义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率先融入的优势
遵义历史上曾属四川管辖,悠久的历史渊源让两地人员、经贸往来自古有之。今天的遵义正好处于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之间的“ 传接带”,在充分接受成渝辐射带动等方面,遵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机遇。
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态势良好
2010 年以来,渝黔两地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工业能源合作日益密切,农业产销合作逐步深化,康养旅游合作不断拓展,商贸流通合作初见成效,社会事业合作多点开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成渝之间缺乏长效合作机制,连接成渝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融入发展需要,与成渝合作产业的技术层次普遍偏低,遵义农产品大规模进入成渝地区市场的局面还未形成,与成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开发机构合作不深等等。
三、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措施建议
立足省域副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按照“ 以我为主、主动融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产业优先、项目推动,完善机制、提质增效” 的总体思路,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以挤进“ 产业链”、融入“ 供应链”、服务“ 生活链” 为着力点,主动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生活分工,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带动效应,分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红利,推动我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同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工业经济一体提升
1.借力成渝技术优势,在铝及铝精深加工上求突破。
第 1 页 共 3 页
2.瞄准成渝要素短板,在提升能源产业效能上求突破。
3.借鉴成渝发展经验,在创新合作模式上求突破。
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在以煤炭、页岩气、风力、光伏为代表的能源产业,以铝、钛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汽摩、军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白酒、辣椒、茶叶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工业等方面与成渝地区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
(二)发挥生态优势,推动农业产业一体发展
1.针对成渝市民需求,建设一批绿色蔬菜保供基地。不断增强遵义农产品抢占成渝地区市场的话语权、主动权。
2.围绕成渝产业发展,建设一批特色产品保供基地。首要聚焦成渝地区千亿级火锅产业集群市场需求, 做优做强遵义辣椒融入成渝地区火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