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政协报/2023 年/6 月/1 日/第 003 版评论
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 水利部总工程师 本报特邀评论员 仲志余
逐步形成国家水网“ 一张网”,有效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 ,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治水思路,确立国家“ 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为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当前,我国已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有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然而,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要求相比,我国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高,水利工程互联互通和协同融合不够, 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安全绿色智慧发展亟待加强,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效率有待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性、综合性、强韧性还需增强。迫切需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从必要性上讲,一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的必然要求。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科学配置,解决水资源空间失衡问题,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解决生态环境累积欠账、实现绿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