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果洛报/2023 年/6 月/9 日/第 003 版
推动全州牦牛藏羊产业发展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调研报告
政协果洛藏族自治州委员会
2022 年 4 月底至 5 月初,政协果洛藏族自治州委员会围绕“ 推动全州牦牛藏羊产业发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了解、实地查看、异地考察等有效形式,获取详实资料,认真思考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州牦牛藏羊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州上下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精准脱贫为契机,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为途径,牦牛、藏羊产业为核心,从“ 生态补偿、以草定畜、统一经营、合作发展” 的生态畜牧业建设基本思路到摸索“ 联户制、大户制、代牧制、股份制” 四种模式,再到 2014 年确立以“ 配股制” 为特色的“ 岗龙做法” ,全州生态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牦牛、藏羊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一)基本情况。全州草原面积 10130 万亩,可利用草场 9382.8 万亩,占草场面积的 92.6%。2021年出栏各类牲畜 35.33 万头只,同比下降 14.47%,出栏率为 28.64%,同比降低 3.6 个百分点;存栏各类牲畜 115.82 万头只,同比下降 6.13%,其中牛 102.71 万头只、同比下降 5.72%,羊 13.05 万头只、同比下降 1.44%;各类畜产品产量为:牛奶产量 28766 吨、同比增长 0.97%,肉类产量 30089 吨、同比增长 8.72%,农牧业总产值 12.16 亿元。全州 6 县 44 个乡镇 185 个行政村,实施了 205 个产业化基地建设,153 个合作社进行了资源整合,整合草场 2869.4 万亩、整合率为 30.5%,整合牲畜 15.8 万头只、整合率为 13%,其中:建成藏羊养殖基地 36 处,规模达 4.35 万只;奶牛养殖基地 121 处,规模达
10.79 万头;肉牛养殖基地 4 处,规模达 2660 头;优良牦牛种畜基地 7 处,规模达 4170 头;中藏药材基地 5 处、规模达 6000 亩;养猪基地 1 处;饲草基地 36 处,规模达 8 万亩;蔬菜种植基地 4 处。全州共取得有机认证品种达 12 个(类),累计认证草场 2280.98 万亩,占全州草场面积的 24.3%,认证耗牛、藏羊 52 万半只,占全州牲畜存栏总量的 44.9%。全州以久治 5369、甘德雪山农牧、果洛金草原、班玛金牧、久治青南、玛沁浩云、格桑花、玛尔洛等为主的农牧企业 23 家。
(二)发展成效。一是草原环境持续向好。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 一优两高” 战略部署,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依法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从严落实禁牧减畜工作,通过采取以草定畜、禁牧减畜、草场整合、划区轮牧、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措施,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势头有效遏制,全州退化草地每年治理率达到7.7%,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2010 年的50%提高到 2021 年的 62%。二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州大力发展以饲草生产基地为主的“ 两棚一基地”配套建设,有力提升了畜牧业基础条件,有效提高了防灾抗灾水平,带动了种草养畜生产模式的拓展,转变了生产经营方式。配套建成规模化饲草生产基地、储备、补饲、配种、防疫、粪污处理为一体的集成综合养殖设施,建成牦牛养殖基地 45 处,藏羊养殖基地 12 处。三是增产增收成效明显。通过实施三江源一期、二期黑土滩治理、植被恢复、鼠害防治、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项目实施,天然草原植被恶化势头明显遏制,产草量明显增加;各乡镇村社牢牢把握精准扶贫机遇,积极培育牦牛、藏羊养殖等相应产业,生产合作社建设方兴未艾,入社村民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明显增强,基层X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如,入社村民户均分红 4000 余元,高于全州农村居民增收水平;达日县政府加强引导,2021 年集中出栏牦牛 2840 头。四是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通过以草定畜、草场整合、 合理分群、 组织化生产等方式,大幅提高草场利用效率,有效缓解畜草矛盾,逐步形成了 “ 牦牛养殖、藏羊养殖、种畜基地、饲草产业、有机蔬菜、中藏药材” 等六大产业,全州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以牦牛、 藏羊为主的产业集群化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绿色底蕴更加鲜亮。全州一大批特色鲜明牦牛藏羊产品和农畜产品得到省部级认证,商标量逐年增加,其中有 1 件中国
第 1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驰名商标,2 件青海著名商标,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奠定了基础。如,农业农村部先后颁发“ 久治牦牛”“ 甘德牦牛”“ 玛多藏羊”“ 果洛大黄”“ 果洛蕨麻” 等五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省农业农村厅登记公示“ 班玛黑青稞”“ 班玛羊肚菌” 等产品,“ 久治 5369” 国家级龙头企业、班玛金牧、甘德雪山农牧、果洛金草原、久治青南、玛沁浩云、格桑花、玛尔洛等 7 家省州级畜产品龙头企业 37 种牦牛藏羊肉以及牦牛奶、藏雪茶、蕨麻、羊肚菌、贝母和冬虫夏草等产品取得有机认证。如,2021 年甘德县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二、全州牦牛藏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当前全州牦牛、藏羊产业发展成效初显,既要看到制约因素和良好发展机遇,又要对存在问题和发展差距认识清醒、精准施策。
(一)问题不足。一是经营模式单一。产业整体布局有待优化,同质化现象突出;产品类别单一,主要以牛羊肉为主,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稀少;生产规模提档升级缓慢,“ 靠天养畜” 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现代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发展转变仍有诸多制约因素;近亲繁殖等种群退化明显,畜群结构有待合理,标准化养殖、规范化管理和同质化生产有着相当距离,仅有的部分现代设施和装备也因为缺乏相应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导致难以发挥其最大功效;龙头企业作用不明显,优良畜种、优势基地、优势产品尚未完全形成集聚优势和规模效应,产业市场竞争力较低,企业带动牧民增收的能力不强。如,生态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全州存栏的各类牲畜大部分由牧民分散养殖,品质不高、饲养粗放,群众惜售思想普遍存在;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现在牦牛藏羊个头明显小了、毛色杂了,优质本土品种减少了。二是集体经济薄弱。属于农牧民集体性质的产业规模庞大,股权、产权较为分散,对乡村两级合作社及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等工作不规范、不合理,账务管理混乱,有人建无人管现象普遍存在,集体经济在管理运营、收益、发展壮大等方面弱化,合作社带头人严重不足,农村经济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另外,合作社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后,仍存在主体责任不清,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不广、增收难度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举措单一、效益缓慢。如,全州大部分畜牧业合作社经营活动相对少,有些因经营不善停止运营、有些属松散型联合社、个别成为“ 空壳社”。三是体系建设滞后。畜牧业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变革,高原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尚未取得显著成效,耗牛、藏羊产业紧密关联的畜种改良、饲草保障、畜疫防治、 科技支撑、 有机认证、 品牌打造、 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关联产业规模小、效益不明显,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任务艰巨。如,种畜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明显,全州 6 个登记在册的种畜场在畜种改良、本品种选育滞后,在牦牛和藏羊提质增资中发挥作用不明显;草畜矛盾依然存在,全州可利用草原面积中(可利用草场面积 9382.79 万亩),禁牧区面积达 60%(禁牧区面积5671 万亩),草畜平衡面积只有 40%(草畜平衡面积 3711.79 万亩),国家和省级核定载畜量时,只按草畜平衡面积进行核定,致使全州牲畜数量上不去。四是科技支撑不足。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符合州情实际的科技服务平台尚未健全,现代化新技术推广服务还不到位,推动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举步维艰,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防灾减灾、畜医防治、产品检测等科技支撑生态畜牧业发展作用不够显著。如,全州畜牧人才不足,牲畜人工授精、牲畜冷冻精液站等工作处于空白,本土品种选育和改良工作停滞不前;各县、乡镇兽医站不健全,畜牧专技人员大多从事乡镇日常工作,作用发挥不明显,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滞后。五是品牌意识不强。农牧产业品牌创建缺乏顶层规划和设计,牦牛、藏羊等畜产品品牌表现为“ 散、乱、小、碎”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认证体系、监管体系、追溯体系没有整合起来,没有与市场营销形成合力,农牧品牌知名度不高,农牧产品的附加值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依然较难,牦牛、藏羊畜产品仍以原料出售为主,缺乏高端和精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低,畜产品产值效益不高,畜产品优质不优价,经济效益不突出。 如,果洛的“ 久治牦牛”“ 甘德牦牛”“ 果洛厥麻” 等 5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没有发挥应有效应,农畜产品带动力不强;对终端消费市场缺乏深入调研和精准营销。
(二)发展机遇。一是政策机遇。中央和省州X委政府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加快建设系统健全、责权统一、运转顺畅、充满活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稳
第 2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步推进,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 号)和《关于促进高原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21〕20 号)和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青海省藏羊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青海省藏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果洛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项规划》 《果洛牦牛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等,提出要切实推进牦牛、藏羊产业发展,建设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牦牛、藏羊产业体系,拿出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牦牛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牦牛、藏羊发展产业布局;省委省政府产业“ 四地” 建设的部署,州委确立“ 一统领四推进” 总体发展思路,为我州牦牛、藏羊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如,今年 3 月,省农业农村厅确立果洛州为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辐射带动州,久治县为先行示范县,甘德县为辐射带动县,牦牛、藏羊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二是金融支持。近年来,全州金融系统持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着力打造“ 牦牛贷”“ 藏羊贷”特色信贷品牌,开通专项金融服务通道,优化办贷条件、执行优惠利率、提高贷款审批发放实效,促进全州牦牛、藏羊产业经营实体获得更便宜、更便捷的信贷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共同促进全州牦牛、藏羊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和智能化发展。全州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认真落实相应金融支持措施,政策性投融资担保积极落实,牲畜保险实现全覆盖。截止 2021 年底,全州共有 102.93 万头(只)牛羊纳入到了牲畜保险范围内,农牧业政策性保险总保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