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政协报/2023 年/7 月/8 日/第 005 版两岸经合周刊
让我们一道守匠心铸匠魂,共树工匠精神
——访福建省政协主席滕佳材
本报记者 王惠兵 高杨
6 月的厦门,骄阳似火,凤凰花开。
作为两岸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的重要品牌活动,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福建省政协共同主办的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今年已走过第六个年头。针对今年论坛的主题——“ 深化两岸乡村工匠交流合作”,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福建省政协主席滕佳材。
乡村传统手工艺是乡土精神的重要载体,产生了各地各村的技艺风貌,我国散布不同乡村的工匠文化,品目繁多,璀璨夺目,匠心独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台湾文化根在大陆,台湾的工匠发展,不仅同样弘扬传统,技艺精湛,而且坚持“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在设计思想、材料应用、技术 手法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台湾特色。两岸同根同源,工匠技艺互为借鉴,工匠体系充分发展,有利两岸工匠提升技艺水准,增强市场竞争力。
工匠精神是助推中华复兴强国的重要精神力量。两岸许多特殊技艺的工匠资源,需要挖掘和推广,以推进质量兴农,扩大乡村产业品牌创新体系。国家八部门去年联合印发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乡村工匠教育、支持、评价、管理体系的基本形成。
如何深化两岸乡村工匠交流合作,已经引起两岸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
对此,滕佳材表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是探索海峡融合发展新路的题中之义,也是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必要之举。滕佳材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X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福建充分发挥多区叠加、先行先试的优势,持续写好“ 通、惠、情” 三篇文章,积极探索一系列闽台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不断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今年,两岸“ 小三通” 客运航线复航百日就迎来出入境旅客 4.95 万余人次,同时,寻根问祖、民俗交流、宗亲联谊等持续热络,台湾青年来闽体验式交流方兴未艾,在闽台胞参与社区治理如火如荼。这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图景,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