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3 年/9 月/4 日/第 008 版协商
护青山绿水 守黄河安澜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 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助力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综述
本报记者 范文杰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奔腾万里入海,在中华大地上勾勒出一个大大的“ 几” 字。位于上游“ 几” 字一撇处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因黄河润泽,造就了稻香鱼肥、瓜果飘香的“ 塞上江南”,更让生活在 397 公里黄河沿线的宁夏百姓繁衍千年,生生不息。
尽管面积不大,宁夏却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自此,宁夏承担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任。如何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成为自治区X委和政府关注的重点。
“ 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X委有部署,政协有行动。” 7 月 24 日到 25 日,在近 3 个月调研的基础上,自治区政协围绕“ 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常委们纷纷建言献策。
委员调研:
成效与问题并存
“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之美入诗入画者甚多。但实际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复杂,宁夏就曾面临大量泥沙入河、草原植被破坏、水质污染加剧、水生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影响黄河“ 健康”。
4 月 11 日, 第一小组赴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调研。 行驶在盐池县城北生态防护林区的山间小路,
周围花木繁茂,宜人的自然生态景观让大家感慨不已。
委员们了解到,盐池县近年通过封育管护、综合治理,使该区域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看着在风沙中坚韧的沙蒿、柠条、花棒等植物将流沙牢牢锁住,委员们纷纷为该工程荒漠化治理的成绩点赞。
但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土地资源刚性约束,各地新增绿化用地受限,枸杞等生态经济林出现了用地紧张情况;荒漠化治理成果不稳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缺水,天然植被自然恢复慢,人工植绿成活率低⋯⋯
委员们建议以恢复生态功能为导向,着重提升绿化质量,构建近自然植被。同时,遵循降水分布、立地条件、能量交换规律,科学布局绿化空间。合理配置“ 乔灌草湿” 类型和密度,形成绿量适宜、结构合理、系统完整的生态系统,防范因修复造成破坏。
“ 用了有机肥后效果明显更好了,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农家肥使用少,是因为市场价格比较高吗?” 这是第二小组围绕“ 农业面源污染” 专题,赴银川、固原两市开展调研的场景。
历史遗留矿山修复进展如何?植被恢复效果如何?4 月 25 日至 27 日,第三调研组围绕“ 矿山修复治理、创建国家公园” 专题深入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调研组建议,进一步巩固好矿山
第 1 页 共 3 页

修复治理成果,落实“ 边开采、边治理” 要求和阶段性验收政策,引入第三方开展恢复治理成效评估,严格监督矿山企业履行生态修复责任。
“ 当前我区在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依然存在湿地资源利用、生态红线和农业生产冲突,湿地保护协调机制及相关配套系列规章制度尚未完善、科研基础比较薄弱、保护资金短缺等问题。” 4 月 27 日至 28 日,第四调研组围绕“ 湿地保护修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专题,先后到吴忠市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盐池县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调研。在情况汇总会上,调研组成员直面问题展开讨论。
3 个月的调研结束,4 个调研小组反复研讨论证,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协商报告初稿。政府通报:
透过数字见成效
7 月 24 日,自治区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开幕。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军向委员们通报了生态保护相关工作。
一组组数字见证了宁夏这些年的生态保护成果。
从严管控国土空间——划定耕地保护面积 1753.83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1424.19 万亩、生态保护红线 1802.21 万亩、 城镇开发边界 222.96 万亩, 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治理土壤环境——完成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