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3 年/9 月/4 日/第 001 版
筑牢人才之基 点亮科技之路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专题讨论综述之六
本报记者 张园 融媒体记者 张佳琪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X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
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我们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但必须要看到的是,我国人才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专题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们围绕“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交流调研感受、积极建言献策。
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以及后备军,应切实推进科教融汇。
“ 我国生物学家颜宁教授在参加博士生推免面试时提出一个问题:假设时间来到十年后,你已经功成名就、资源充沛,那么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或者说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贾楠带来的一个故事,引起了常委们的兴趣。 “ 然而,没有一位学生的回答让颜宁眼前一亮。有的说一时半会还没想好,有的只能泛泛说一些兴趣,还有的干脆一脸茫然。”
如今,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急需拥有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的战略科学家。然而,科学家养成非一日之功,在基础教育阶段,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至关重要。
“ 培育科技人才要‘ 播好种子栽好苗’ 。”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知联会副会长聂竹青认为,要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努力实现科学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
“ 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有利于夯实国家创新基础。”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原副主席高小玫提出,推动教育部门和教师端正科学教育理念,普遍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杜绝片面“ 掐尖”培养。同时,落实学校科学教育经费,逐步改善校内科学教育条件,并强化校外资源协同,利用暑期开展好校内外联动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科协主席赵吉建议,加快完善科技教育体系。 “ 在中小学建设科技教育基础平台,比如科学实践园,在科技场馆建设科学体验基地。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制度。强化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设立科普专业职称序列,培育‘ 科普师’ 人才队伍。”
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怎样使用?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全国政协常委、致公X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恩迪提出:“ 鼓励允许各级用人单位根据自身情况,设计自主优化的人才引进机制,并给予一定的自主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