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4 年/4 月/27 日/第 002 版要闻
开启“ 人工智能+” 的无限可能
——全国政协“ 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远程协商会综述
本报记者 吕巍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抓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作出一系列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部署,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
从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互联网+”,到 2019 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 智能+”,再到今年全国两会,“ 开展‘ 人工智能+’ 行动”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背后不仅是科技之变,更是产业之变、时代之变。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及未来,人工智能作为面向未来赛道的技术,无疑是重要引擎之一。
我国产业链完备、市场超大,场景丰富、数据海量,人工智能在很多产业领域具备落地的优势,但也面临大模型技术底座不牢、数据基础较为薄弱、算力仍需提升等困难。如何优化总体设计,加强统筹部署,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如何重塑场景、行业和现代产业格局,抢占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4 月 26 日,九三学社中央、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召开“ 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远程协商会,与会政协委员、专家与部委负责同志深入交流探讨,为人工智能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夯实大模型技术底座
当前,以大模型为主要形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席卷全球,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刻。
“ 目前国内已有近 300 个大模型,但绝大部分都是‘ 套壳’ 国外开源大模型,一小部分是小模型拼在一起变成参数量看起来很大的拼装大模型,真正自主研发原创的模型较少,与产业结合度也不够。”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部长王志刚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也认为,受限于两个因素:安全性——面临数据不出域严重挑战,实时性——实现云-端协同实时处理,目前大模型技术在可解释性、可靠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在全国政协委员、 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看来, 围绕大模型的垂直开发成为当前人工智能研究、运用、治理的重要方向,关键要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和产业上。 “ 要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提出场景驱动的人工智能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大量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形成具体安排,全场景重塑智能业务流程。发挥国家人工智能示范区作用,加快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示范场景,构建人工智能全面渗透赋能的产业体系和生活体系,再造千行百业。”
“ 同时,应推动量、超、智算融合提升算力,加快普惠算力供给,公共算力平台和算力网络布局要把中小企业和科研人员算力可及性作为重要考量,为年轻人提供平价算力参与大模型训练和创业。支持地方和传统行业等开放应用场景,在更多细分领域开展大模型创新应用。有序推进行业数据和基础科学数据共享共用,建设更多高质量训练数据集。” 李萌表示。
王志刚建议强化前瞻引领性研究,瞄准可能引发人工智能变革的颠覆性方向,加强人工智能与数学等相互促进,探索智能解释与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布局多技术路线研发。统筹集聚优势资源研发攻关国际领先的通用底座大模型、高端芯片、深度学习框架等底盘和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建设高质量国家语料库,实现软硬件全栈式能力覆盖。
第 1 页 共 3 页
在安徽省政协分会场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应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聚资源,支持我国真正有实力的厂商对标美国开展通用大模型攻关。同时,发布客观、公正、可信的通用大模型评测方法和行业应用指南,指导各行业甄别和选型大模型,支持打造行业标杆示范。
完善场景驱动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360 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分享了一个 360 联手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垂直大模型的案例。他告诉大家,海工是国内最大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也是全球唯一具备工程设计、采购、安装、施工承包(EPCI)全产业链条的工程公司,建立了全国首个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基地。依托 360 智脑大模型解决方案,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
“ 发展垂直化、产业化大模型,是当前落实‘ 人工智能+’ 、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有效的途径和举措,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寻找明星场景、痛点场景、刚需场景,聚焦‘ 小切口,大纵深’ ,解决行业高成本、高投入等问题。” 周鸿祎表示。
李萌认为,应在新药创制、材料研发、生物育种等方面加大布局力度,更有效发现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