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西政协报/2024 年/5 月/24 日/第 003 版学研分享
弘扬南昌城市精神,构建闭环协商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南昌市政协主席 肖玉文
近年来,南昌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与弘扬“ 大气开放、诚信图强” 的南昌城市精神结合起来,探索构建专门协商机构闭环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助推南昌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把握“ 大气” 这一重要保障,构建协商于决策之前的决策咨询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不仅有利于X政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反映了各协商主体特别是X政领导干部的胸怀和气度。 南昌市委先后制定《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作用的实施意见》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推动在多层次、全方位协商格局中听取不同声音和谏言。
一是坚持大气选角,遴选高层次人才。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职的重要人才资源,选优配强委员队伍,不应囿于“ 一地一隅”、限于“ 所在所有” ,而应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将各类人才聚集起来,为我所用。南昌市委打破往届主要从市内产生委员的惯例,吸纳大量在昌院校、省属科研院所、省直单位、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等隶属关系不在南昌的高层次人才,占比五分之一。其中,超过 42%
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45%拥有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为履职提质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坚持大气定题,选准针对性课题。坚持决策之前先听取政协意见,完善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的议题提出机制,采取X政领导点题、职能部门征题、政协委员荐题等上下结合的形式,聚焦打造“ 一枢纽四中心” 建设、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确定协商议政主题。近年来,市政协就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民健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促进文旅消费、高层民用建筑火灾防控、发展会展经济等开展调研协商,均是事关改革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大问题。
三是坚持大气协商,探索创新性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 委员市长面对面” 协商机制,每 2 个月举行 1 次,与市政协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重要会议和活动一并统筹安排,并建立健全反馈机制,规定协商成果的报送、部门反馈落实情况的形式和时限。两年来共完成 13 项“ 委员市长面对面” 协商课题,通过协商取得较好成效。各县(区)政协均因地制宜出台专门文件,实现“ 委员县(区)长面对面” 工作机制全覆盖。
二、把握“ 开放” 这一重要内涵,构建协商于群众之间的多方参与机制,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公民有序ZZ参与的重要渠道,坚持开门协商、开放协商,是发展协商民主的必然选择。 南昌市政协坚持有事多商量、 有事好商量、 有事会商量,着力搭建 “ 赣事好商量·‘ 三有,在洪城” 协商议事平台,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有” 活动被评为“ 南昌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引领奖”。西湖区政协打造的“ 幸福圆桌会” 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一是坚持X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有为,搭建全覆盖的商量平台。市委印发《关于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三有” 活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议题筛选审定、协商主体确定、事先知情通报、议事活动开展、成果运用反馈等工作机制。全市各县(区)均以X委名义制定下发制度性文件,政府保障工作经费。按照“ 组织延伸、委员挂点、有效衔接” 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广泛搭建“ 幸福圆桌会”“ 有事来说” 等协商议事平台,实现社区(村)全覆盖。
二是坚持精准选题、充分协商、协同督办,构建全链条的商量机制。在选题上,以老百姓“ 所思、所想、所急、所盼” 为导向,已开展的协商中民生议题占 90%,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充电桩及停车棚、社区养老托幼等切口小、关联广的民生问题。在协商上,实行政协领导、委员主
第 1 页 共 3 页
持或联合社区负责人“ 双主持” 制度,推动各类主体和利益相关方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努力达成协商共识。在督办上,县(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机关干部、政协委员挂点指导联系,县乡联动、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促进协商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