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智囊团” 系列№ 5 8 0
2023年11月
目 录
长沙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侧记 1
泸溪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综述 5
太行市成功创建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7
从三个维度看南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10
呼和浩特市全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综述 13
谷城县城关镇:创新工作举措赋能法治政府建设 15
关于晋城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17
杏花岭区成功创建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24
新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光旭: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保障工业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26 10.2022年庆阳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综述 28
浚县检察院“三员”助力法治政府创建 31
牟定县擦亮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县“金字招牌” 32
乌海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34
平顶山市奋力谱写法治政府建设新篇章 37
浦重固:扎实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39
重庆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44
玉门市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49
云梦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综述 51
饶河县:奏响“四个全面”时代强音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55
吐鲁番市市长克衣色尔克尤木: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奋力开创新时代吐鲁番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57 21.鹤壁市山城区建设“一体、两翼、四梁、八柱”基本框架 61
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东胜分局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助推法治政府建设……63
自然资源领域法治政府建设亮点扫描 64
西藏自治区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70
巴彦淖尔市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法治政府 73
新北街道:四力齐发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落地落实 78
新时代行政检察协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进路 80
应城市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86
伊通满族自治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90
万柏林区成功创建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92
烟台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94
虹口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97
山西省太原市市长张新伟:
以法治政府建设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100
平顶山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综述 104
乌海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宝丰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113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 117
临河区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123
玉州区: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128
池州市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综述 129

擦亮法治名片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长沙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侧记
(2023年2月18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22年11月28日,长沙市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揭开了谱写新时代法治长沙新篇章。回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历程,长沙市坚持把法治元素融入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全市法治政府建设蹄疾步稳,持续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一、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按下快捷键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法治思想引领下,长沙法治建设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近年来,长沙市各级各部门全力打造投资服务、政务服务、要素服务、权益保护、亲清关系、普惠包容六大升级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五链融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3.0版,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保障、支持和服务。
推动政务服务提质,为企业发展装上新引擎。长沙以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535项涉企改革事项实施清单管理,直接取消69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15项改为备案管理,70项实施告知承诺,推进市场准入事项规范化登记和合并办理,准入准营实现一码覆盖、一照通行。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156.5万户, 同比增长14.2%。
通过建设无证明城市,推进系统建设、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再造,率先推动刷脸办、免证办、减证办、线上证明开具等系列改革举措落地见效。5088项政务服务实现减证办、免证办。在“我的长沙”开发个人和法人电子档案功能, 入驻28类个人电子证照,支持在“我的长沙”APP和小程序实施“亮证”。创新推出棚改补贴发放、棚改补贴退缴、经适房上市交易和开户即开业、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开办等20多项个人、企业升级版“一件事”,全市办件承诺压缩率达81%,办事最多跑一次比例超过90%。
“原来房地产项目报建流程较长,大包小包的资料图纸提来提去。现在很方便了,带个U盘到现场就行,报建审批时间还缩短了50%。”2月9日,在长沙“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办理许可证的公司报建员说。
同时,“硬核”措施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吃下定心丸。2022年, 长沙市司法局联动长沙市律师协会把“X建引领、助力千企”行动作为重点工作予以推进,组织律师深入园区及重点企业,与产业链开展X建结对,主动对接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的550家民营企业,组建22条产业链法律服务团, 开展“引法强链”“引法强企”“法治体检”等工作,深入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和矛盾化解机制,广泛宣传涉及产业链和重大项目建设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将收集的23件问题诉求逐一进行整理、研究、解决。将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落到实处,助力构建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为跑出服务加速度,垒实企业发展的法治压舱石,长沙市出台《涉企纠纷快速处理指南》,对涉企案件实现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保全、优先送达、优先审结、优先执行。2022年以来,长沙市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设置24小时自助法院、导助立案服务机等,推行电子送达、“云法庭”等,实现审判执行不打烊。全年结案29.59万件,结收比107%,审结涉企纠纷131792件。其中,市知识产权局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切口,先后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法庭、检察局等保护机构。如企业遇到有关知识产权问题, 即可获得快速维权专业服务。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以法治思维引领和保障全市“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行政审批服务制度体系,为企业群众提供更高效率、更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是长沙市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持续深化简政放权的生动写照。
长沙市积极落实X中央、省市有关“放管服”改革总体部署要求,先后制定出台《长沙市政务服务大厅管理办法》《长沙市政务服务大厅现场管理规范》
《长沙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纵深推进提供了法治保障。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优化“长沙市政策问答平台”,打造全市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枚印章管审批新格局。一个个举措,为长沙市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写下了生动注脚。
同时,长沙市将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贯穿于行政执法制度全过程,构建起全市行政执法改革新格局。
2019年起,全面推进市场监督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和应急管理等六大领域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到2022年5月,市
应急管理执法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成立,标志着长沙市在应急管理综合执法上开启新征程,实现在长沙城区5区6大领域,1支执法队伍统一管理全市市级和内五区行政执法工作的新局面,有效避免了多层级管理带来的执法障碍。
为推动执法力量下沉,让基层执法看得见、管得着。2019年以来,在部分城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试点,推动长沙县成立全省首家行政执法局, 全面构建起执法局机关、18个镇(街)执法队、1个集体执法中队的县域全覆盖执法体系。芙蓉区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城区行政执法局,将原本属于23个部门的城市管理、教育科技等24个领域行政处罚权和行政执法权,归一管理,改革后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模板,推动基层治理体系高效运转。
长沙市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芙蓉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地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芙蓉区率先将原属于23个部门的123件行政许可权、其他72项职能集中,实现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审批。大力推进园区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先后在长沙经开区、长沙市高新区开展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全功能综合审批模式,打造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0版。2022年10月,望城经开区、浏阳经开区、雨花经开区等园区顺利纳入改革试点范围,并在向湘江新区、自贸区长沙片区充分赋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逐渐推进改革试点在园区实现全覆盖。一枚印章审批、一个主体服务的基本框架形成,实现了审批不出园区、园区事园区办高效运转新局面。
2022年,长沙市“政策问答平台”正式上线,开设线上线下政务公开和政策咨询窗口,实现政策咨询服务“一站式”“一号答”“一键查”,让群众看得见、问得到、办得了。截至2023年2月7日,平台累计对外公开19条政策文件数据,1925条企业群众常见问题答案,以及2668条政策解读,涵盖各区县(市)、园区和市直部门。企业和群众想查询市政府、市直部门或者区县(市)政府、园区管委会等不同主体印发的文件,只需通过平台的“政策咨询”栏目输入关键词,即可找到包含相关关键词的所有机构发文,还可对检索结果根据发文机构、涉及主题等分类维护进一步定位,实现一个平台内的精准检索。并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公布“办不成事”反映电话、设置“办不成事”反映信箱,完成所有非紧急类政务热线合并,实现12345一号对外, 打造全市“总客服”,实现政策咨询、办事服务的资源融合。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执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执法之要,在于安民。近年来,全市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融入执法过程,不断完善执法规章制度、强化清廉执法队伍建设、加强监督管理、提升执法温度,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居住在市第三医院宿舍的居民在12345市民热线投诉医院制氧车间工作时噪音非常大,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接到投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天心执法大队队长带领执法人员迅速与当事人联系并了解相关情况。在现场查看车间工作情况后,当即要求对噪音问题进行整改。目前,隔音板安装完成,问题得到解决,居民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送上表扬工单。近年来, 市生态环境局全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瞄准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3个环节发力,有力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和方式,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将污染源随机抽查和各类专项联合抽查结合,按照分别抽取、合并检查的原则开展污染源分类监管和差异化监管;探索实施月执法计划制度,将月执法计划与“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相结合,实现监管执法的科学统筹,有效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先后制定修订了10余项工作制度,建立公正、公开、依法办案的制度体系。
立法以体,执法以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先后制定《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管理办法》等8项行政执法相关制度,出台《长沙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建立轻微容错机制,开发清廉执法智能防控系统, 下设“案件时限预警”“案件裁量比对”“精准普法”系统,办案全流程实时监控,案件裁量更加规范、标准,案件处罚实现全链条跟踪,依托“满意度调查”平台、信息公示系统,实施案件查处情况一键回访、一键公示,执法办案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实现执法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
征程漫漫,惟有奋斗。过去的一年,长沙市法治政府建设硕果累累。新征程上,全市上下将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彰显作为,不断夯实法治建设成果,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向重点领域工作突破,奋力书写长沙法治政府建设更加壮丽的篇章。
法治花开满城香
泸溪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综述
(2023年8月29日)
近日,湖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泸溪县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近年来,该县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泸溪、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建设“五个湘西”和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顶层设计机制,写出创建“好文章”
该县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取得诸多好成绩:“四五”“五五”“六五”全国法治宣传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34个村(社区)先后获评全国、全省、全州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浦市镇浦溪村“五治融合” 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好成绩源于好机制好做法。该县强化法治政府顶层设计,出台“一规划两方案”,构筑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四梁八柱”;把法治建设纳入县五个文明、绩效考核等指标体系,全面压实X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常态化”督察考评机制,把考评督察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将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该县不断完善依法决策制度,严格规范制定程序,制定了《泸溪县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制度》《泸溪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和量化标准》等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逐步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二、严格规范执法,编织权力运行“铁笼子”
乡镇执法有时会遇到“看得见却管不着”的情况,该县坚持问题导向,唯细唯实开展法治建设实地督察和调研。
为解决乡镇政府缺乏行政执法权、权责不明等共性问题,该县深入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率先在小章乡开展综合执法试点,推行执法权下放,以委托授权方式,将轻微交通违法处罚的权限直接赋权到乡镇,实行集中性行政执法。
相关执法单位对标对表,按照法定程序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行政执法委
托书》,将执法权力委托给乡镇。权力下放之后,乡镇获得了完整的行政执法权力,可以通过符合法律法规赋权的完整流程去处理违法行为,让基层有了“行政法律的抓手”。辖区内生产经营、道路交通、市场监管、国土“两违”、环境卫生、农林水等行业领域管理规范有序,群众交口称赞。
为进一步规范法治政府权力运行,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近年来, 该县实行行政审批事项全公布,共涉及35个部门3019项审批事项,并实行目录化、编码化、动态化管理,制定规范性文件42个,审核率达100%,报备率、报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同时,严格执行“三统一”管理规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现执法机关案卷评查、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考试全覆盖。
三、服务高效利民,打造创建“新名片”
“儿童走失报警后,刚放下手机,警察就到场并顺利联系家长。”“绝大多数行政服务事项可以全程网办。”“在院坝会与干部面对面沟通后,村里危险路段的公路护栏很快就安装好了。”
群众的满意度就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中。一件件小事,都是该县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全面推进普法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真实写照。
为打造高效便民的服务型政府,该县深入推进县域警务工作,创新推行城区“一分钟处警”机制;以数字赋能为着力点,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互联网+ 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设立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网上专区,积极开发“e泸有我”手机应用软件,上线服务事项200余项。
同时,该县创新开展“院坝会+”议事机制,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心连心听群众意见,手牵手解决基层问题,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构建工业园区“一站式”政法服务中心,持续优化服务举措, 不断满足企业司法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切实利用“法治利剑”为职工纾难解困,为企业保驾护航。该县营商环境评价提升幅度全州第一,企业满意度主观评价排名全省第七、全州第一。
“我们将以成功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为契机,乘势而上、接续发力,着眼于‘法治强、百业兴’的目标,将法治建设融入到方方面面,不断凝聚起法治建设的磅礴力量,以法治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赓续奋进新征程。”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法治之光耀晋城
太行市成功创建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2023年9月18日)
先后制定地方性法规15部、政府规章5部,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383件市级成立10支综合执法队,77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行政执法队伍在全省率先开展“无证明城市”改革试点,梳理形成市本级“无证明”办理事项97项122个事项形成“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374个项目实现全代办服务培养了农村法律明白人5万余人,建成了普法阵地580余个法者,治之端。城市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法治是最根本的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依法治市主体工程,紧紧围绕“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全力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被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命名为“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一、高位推进,坚定法治政府建设“主轴心”
X委领航抓法治。持续加强和改善X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法治政府建设融入全市发展大局。近3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7次召开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58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及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法治工作;依法治市办7 次召开办公室会议,12次召开协调小组会议,一批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少数压责任。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X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履职情况“清单式”管理法,率先创办“局长讲法”电视栏目,全覆盖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市、县、乡三级连续5年履职清单全覆盖,政府系统连续3年年终述法全覆盖,关键少数真正当好了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头羊”。
法治引领促发展。出台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实施方案,连续3年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察考核,创新将行政复议与应诉结果纳入考核并实施溯源奖惩, “指挥棒”树起了法治权威。在法治精神引领下,全市上下勇于破题,敢于革新,推动我市在高质量发展、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等一批综合考评中排名全省前列,DP增速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二、严把法治关口,守好依法行使权力“生命线”
立良法,促善治。取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先后制定地方性法规15部、政府规章5部,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383 件。《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开启城乡公交“一元”时代,相关做法全国领先;
《晋城市太行古堡群保护条例》用法治手段保护沁河流域古堡,受到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良法”成为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坚实根基。
严审核,保规范。我市相继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办法》,为全市政府部门全部配备法律顾问,让法制审核成为定政策、上项目前的“刚性门槛”。全市政府系统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办复、采纳率全部达到100%,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做到“五公开”,行政权力行使更加规范、透明。
抓改革,提能力。我市纵深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市级成立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10支综合执法队,实现“一个层级、一支队伍管执法”;77个乡镇
(街道)全部成立行政执法队伍,创新将X支部建在队上,有效解决“看得见管不着”难题。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和《包容免罚清单》,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动280项执法事项依法适用免罚,保证行政执法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三、依法全面履职,打好法治营商环境“组合拳”
“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化。在“一枚印章管审批”领跑全省的基础上, 继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122个事项形成“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374 个项目实现全代办服务,从累计办理的16.2万件事项来看,办理时限压缩55%, 审批环节减少54%,申请材料减少45%,跑动次数减少67%,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办事制度成本不断降低。在全省率先开展“无证明城市”改革试点,梳理形成市本级“无证明”办理事项97项,通过多种替代方式,大幅减轻企业和个人“跑证明”的负担。同时,出台《晋城市涉企政策制定办法》,制定涉企政策一律听取关联企业代表意见,一律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从源头上确保市场环境稳定、透明、可预期。
法治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政法机关全力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市法院实施“司法公正感受度深化年”活动,持续开展侵犯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行为专项整治;市检察院针对知识产权案件综合开展“一案四查”
“一案四评估”;市公安局扎实开展重点企业周边社会治安整治;市司法局组织法律服务团队常态化走访企业、工地开展法治体检,推动组建金融仲裁院高效化解金融纠纷。通过优化法律服务,市场主体法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四、坚持法治为民,绘就基层依法治理“新画卷”
以法为基润民心。突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重点内容,深入开展“八五”普法。近年来,我市先后创办了全省首家“宪法历史资料展”, 举办了各类法治报告会、培训班200余场,培养了农村法律明白人5万余人,建成了普法阵地580余个。我市2次荣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市,3个县(区)被表彰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17个行政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41个单位荣获“省级依法治理示范单位”称号。
聚法之力筑平安。我市是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试点建设中, 我市将“枫桥经验”融入实践,建成全省首家市级市域社会治理中心,构建“四个一”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打响“三长会商+N”“赵树理调解室”等一批联调品牌,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市域社会治理的典型经验在全国进行交流。
谋法之效惠民生。我市持续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累计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超16万人次,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100%。同时,在全省率先开通律师远程会见在押当事人系统,率先开展公证体制机制改革和仲裁机构内部治理改革,累计为全市群众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5万余件, 法律援助7366件,仲裁案件2278件,均等、普惠、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成为人民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最优选择。
奋力书写昂扬奋进的法治答卷
从三个维度看南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2023年8月30日)
法治政府建设纳入X委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成立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探索施行听证审理模式,培育“法律明白人”让法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近年来,南县以创建“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坚持厉行法治、依法而治、依法行政,将政府行为纳入法治轨道,积极营造公平正义、依法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日前,南县跻身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一、以“关键少数”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南县历来重视法治建设,近年在全市法治建设综合考核评估中连续四年获评“优秀”等次,全县2个村(社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5个村(社区)荣获“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工作开展以来,南县紧抓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教育引导“关键少数”把法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X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并将X政第一责任人法治建设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县委书记、县长值日开办“南洲大讲堂”,县直、乡镇一把手及班子成员定期听取法治讲座,提高了全县“关键少数”的法治思维决策和法治方式办事能力。政府常务会设置“局长谈”,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就行政执法、专业法规进行授课。大讲堂自2021年开办以来,共邀请高校教授、行业专家授课12 堂,听课领导干部1800余人次。
“提升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为政府部门依法决策、制定文件、签订合同等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南县司法局局长李红斌说,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南县积极探索如何学好、如何做好两个问题,健全会前学法、实践用法、宪法宣誓等常态机制,在建设中,县政府还聘请法律顾问团队,促进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同时,在合同审查、重大项目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提出合法合理、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以改革创新为关键点全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8月29日,在南县经开区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认真审查园区企业递交过来的各类合同。
“我们主要以专业法律知识帮企业审查合同的合格性,为园区企业规避各
类风险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卿圣告诉记者,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 园区法律服务中心参与了海王医疗、宁波天益、医杰医疗器械等大型项目招商引资,促进了项目顺利落地。这是南县以改革创新为关键点,全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上做文章。随着入驻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园区法制办在调研中发现,园区企业和员工对法律业务咨询需求增多。为更好地发挥法律服务面向园区、面向企业、面向员工的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园区决定成立法律服务中心,为园区内部文件、企业合同等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对园区企业提供各类法律咨询和引导服务,协调处理园区内企业、员工之间产生的矛盾纠纷。
南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128个事项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建立园区“帮代办”队伍,实现“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加大对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力度,目前所有非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县政府本级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只有273项。加大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清理力度,共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03项;全面提速政务服务效能,深入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革,精简办事环节,公布县级“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96项。
三、以人民福祉为落脚点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南县南洲镇南山村村委,一张“法律明白人”多员制参与社会治理图映入眼帘,上面呈现了村里10名“法律明白人”的优秀事迹。“我们一直在引导村民遇事找法、依法办事,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法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村干部卢创奇说。
南山村有6800多亩耕地,整村流转发展稻虾产业,按照人口进行土地数字化管理。前不久,5组一村民在网格群里煽动群众阻工。原来,受大环境影响, 今年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资金流转困难现象,5组的承包商也不例外,只得推迟支付流转金。前期,5组“法律明白人”发展对象卜三喜已将承包商的承诺传达给村民,得到了多数人的理解。为了避免阻工发生,卜三喜再次上门做解释工作,并表示如果村民存在生活困难,愿意自掏腰包为其解难,最终得到村民理解,平息了这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