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西藏日报(汉)/2024 年/2 月/22 日/第 005 版美丽乡愁
自治区住建厅扎实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
擦亮生态底色 构建宜居家园
本报记者 郑璐 袁海霞
西藏素有“ 地球第三极” 之称,具有生态上的特殊战略地位,其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青藏高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
多年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保护西藏的蓝天碧水净土为己任,不断加强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切实提高污水和垃圾治理水平,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提供坚强支撑。
加强技术工艺研究,提升污水垃圾治理能力
自治区住建厅立足高寒高海拔特殊气候条件下,生活污水浓度低、生物菌成活率低、运维成本高、操作技术要求高等实际问题,强化技术工艺适用性研究,先后多次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开展调研评估工作。2023 年 4 月 17 日至 27 日,邀请清华大学、国家给水排水技术中心、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委派污水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对 7 个市地、40 余个县城,80 余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我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现状,现场指导设施运行,为进一步优化我区污水垃圾处理工艺技术提出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
同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邀请国内污水垃圾处理知名专家教授编制西藏自治区《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导则》《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导则》,顺利通过自治区地方标准审查程序,并于 2023年 9 月发布实施,弥补了高海拔地区污水垃圾处理地方标准的空白。
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弱项
近年来,自治区住建厅借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全面梳理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短板弱
项,制定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计划,不断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据统计,“ 十三五” 以来,自治区住建厅共投资 53 亿元,建设 88 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和 157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齐 4 个城市、59 个县城、20 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 5 个市地、10 个县城和 141 个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短板,占全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总投资的 57%。期间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数量占全区总数的 83%,建成的垃圾处理设施数量占全区总数的 51%。
2023 年,为持续加快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自治区住建厅联合自治区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经信厅印发《关于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 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系统建设的三年行动方案》 ,提出未来 3 年计划投资 31 亿元,实施 31 个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力争到 2025 年实现县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目前,全区共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 106 座,覆盖 7 市地所在地,62 个县城、21 个乡镇,污水处理能力达每日 55.8 万吨,配套污水收集管网 1080.33 公里,城市、县城及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 96.57%、86.55%。共建设 309 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 7 市地所在地、所有县城及 228 个乡镇,垃圾日处理能力 4145 吨,全区城市、县城及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