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和田日报(汉)/2024 年/2 月/26 日/第 001 版
产业基础稳 乡村环境美 致富劲头足
——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地区融媒记者 张亚辉
初春时节,走进和田乡村,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安居富民房映入眼帘,一条条柏油路在乡村间
延伸,村镇街道、民居规划整齐,乡村面貌一新。
脱贫攻坚取得成果 3 年来,地区立足农村发展实际,从乡村产业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提高群众收入三个维度入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局面,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产业振兴促发展
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产业振兴。产业兴,百业兴。
策勒县策勒镇津南新村是易地扶贫搬迁村, 地处策勒县城郊, 村民来自山区乡镇和附近乡村。在项目资金帮扶下,津南新村建设 400 余座大棚,不仅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还种植甘蔗、枇杷、奶油草莓等时令水果,把大棚产业发展成为富民产业。2023 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9188 元,远高于新疆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881 元。
津南新村种植户布麦热姆罕· 热杰普有 2 座大棚,1 座大棚试种甘蔗成功,另外 1 座大棚种植辣椒。“ 甘蔗和辣椒都已经上市了,目前甘蔗卖了 1 万多元,辣椒卖了 2000 多元,2 个大棚全部卖完预计收入达到 5 万元。” 布麦热姆罕说,以前住在山区,从来没见过大棚,没想到大棚种植这么挣钱。
33 岁的贝丽柯孜· 麦麦提托合提之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 年从山区乡镇搬迁到津南新村后,跟着技术人员学起了大棚蔬菜种植,现在她家大棚种植的西红柿每年可以卖到 2.5 万元。贝丽柯孜还开了一家美容店,丈夫在建筑工地担任采购员,一家年收入达到 10 余万元,生活幸福美满。
近年来,地区坚持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发展成果优先惠及农户。截至目前,共投入项目资金 30 多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 两不愁、三保障” 水平持续巩固提升。
乡村面貌大变样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
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光明村依傍于产城大道,毗邻墨玉县产城融合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走进村头,“ 光明村” 三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村道两旁矗立着的暖黄色木头围栏,形色各异的木质座椅、木质墙围栏、木质窗户和古风的灯饰,用石子和木块做成的各色墙画⋯⋯过去的尘土飞扬,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都已不见踪影。 “ 过去我们农村住的是土坯房,生活环境差。现在,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出门还有路灯,生活很方便。 ” 光明村村民布合迪且· 吾布力海热说。
近年来,光明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引导村民改造美丽庭院,同时根据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培育养殖大户采取“ 大户带小户”“ 一帮一”“ 户帮户” 的发展方式带动 182 户发展养殖业,建成铁艺加工、家具制作、核桃加工等 5 个合作社,积极发展创业巴扎 78 家门面房,打造田园农家风味特色商业一条街。如今,农户家家院落整洁美观,室内更是时尚宜居,农民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