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微信: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平凉日报/2022 年/5 月/14 日/第 001 版
厚植沃土引凤来 凝聚智慧促发展
——平凉市人才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芳芳
2021 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553.97 亿元,同比增长 7.8%,比“ 十三五” 平均增速高 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是 2016 年的 2.2 倍。平凉红牛跻身全国 50 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静宁苹果品牌价值达到 158.9 亿元。
一个个漂亮的数据, 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离不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更凝结着平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智慧和力量。
人才兴则平凉兴,人才强则平凉强。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 小切口、大突破” 的思路,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实施“ 百千万崆峒英才” 计划,着力壮大各级各类人才队伍,扎实推动人才工作重点任务落实,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深化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
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优势是最根本的优势。释放人才活力,就是增加发展动力。
X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文件,构建起了以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根本,以人才管理、引进、培养、评价、流动和激励为框架,以相关配套政策为内容的“ 1+6+N” 人才政策体系,大大激发了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使广大青年英才、商界精英、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在各自岗位争相施展才能、建功立业。
坚持放权松绑,大幅下放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权限,全面下放岗位认定权限和岗位设置权限,赋予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做好全省事业单位编制“ 周转池” 制度试点工作,着眼事业编制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等问题,将编制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采取“ 一事一议” 的方式推动周转编制高效利用。
制定下发《平凉市推进中小学教师“ 县管校聘” 管理改革工作方案》,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使教师由“ 学校人” 转为“ 系统人”,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时,研究出台了参与疫情防控人员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和基层一线作出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全面推行职称评审“ 不来即享” 网上办理,实现了职称申报、评审、证书发放一网办结。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农村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体系,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民技术员评定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机结合,建立了初级、中级、高级“ 三级贯通” 的农民技术职称评价机制, 去年为 585 名农民技术人员评定了相应职称, 激励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大展身手。
一个“ 改” 字活全盘。我市通过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为人才“ 留位子、披嫁衣、架梯子”,激活了各行各业人才干事创业的“ 一池春水”,形成了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实干争先的良好工作氛围。
坚持服务大局 提升保障能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静宁苹果,享誉国内外,是平凉重点农业产业之一,其发展离不开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所
第 1 页 共 3 页
更多资料+微信: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长、“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 甘肃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李建明 30 多年的辛勤耕耘。
他早些年和同事总结出的“ 红富士苹果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使全县 10 万亩幼园年增收入 1 亿元以上。
近年来选育的“ 成纪一号”“ 静宁一号” 优良苹果苗木,经济效益显著,尤其“ 成纪一号”亩效益比原来“ 长富 2 号” 普通品种提高了 30%以上。
他还在省内率先建起了标准化苹果出口基地和 GAP 基地,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引领果农和果品龙头企业进入国际大市场,为静宁苹果出口欧盟、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开辟了通道。
李建明是我市坚持以用育才、以用识才、以用聚才的代表。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做足“ 产业聚才” 文章,不断强化人才工作支撑力、保障力、牵引力,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认真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部署要求,坚持“ 造血” 与“ 输血” 并重,大力实施以签约一批高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引进一批紧缺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培养一批乡土人才推动乡村振兴、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宣传一批人才典型引领乡村振兴为内容的“ 五个一批” 人才计划,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全面实施产业支撑重点人才开发行动,深入推进“ 一产业领域一人才工程”,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实施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平凉红牛、静宁苹果、设施蔬菜、中医中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文旅康养、生态环保等 9 条重点产业链人才工程,通过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培训基地建设、技术推广应用、制度机制建设等工作措施,形成体系完备、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人才工程格局,为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围绕重大项目提升,积极培育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或丰富管理经